继电动自行车乱停放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后,龙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再度聚焦城市治理 “硬骨头”,率先启动 “乱摆卖” 系统性综合治理工作。以民治、福城街道为试点,今日起(9月15日)就 “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划分” 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拟划分严禁区、管控区、疏导区三类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征集时间截至9月19日。更为重要的是公布“流动摊贩管理规则”,明确申请准入、摊位分配、日常管理等重要规定。
征求意见时间截至9月19日
作为城市治理中的 “老大难”,乱摆卖治理始终面临多重困境:既要平衡民生需求与城市秩序,破解选址难、管理难的现实问题,又要应对占道经营、油烟噪音污染引发的民生投诉;同时,因缺乏统一的经营区域划定标准与管理细则,整治后反复回潮的压力始终存在。南都也持续关注并报道这一问题。
为打破这一僵局,龙华区以 “科学分区、数智治理、媒体监督、多元共治”为工作思路,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
今日起,龙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公开征求“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划分意见”,以民治、福城街道为试点,系统开展流动摊贩综合治理工作,拟划分以下三类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其中,严禁区(红色):全时段禁止流动摊贩经营;管控区(黄色):结合居民需求和管理实际,允许在特定时段和区域规范化经营;疏导区(绿色):专门规划的经营区域,允许符合条件的流动摊贩在规定时段及划线范围内规范经营。除管控区、疏导区外,其他区域原则上均为严禁区。
征求意见时间截至9月19日,市民可扫描二维码反馈意见和建议,龙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届时将公布最终的流动摊贩经营区域划定情况。
将邀代表委员媒体全程参与监督
更为重要的是,龙华区同步公布了“流动摊贩管理规则”,对摊贩经营实施 “全链条动态闭环管理”,从准入、分配到日常监管形成完整体系,也是以民治、福城街道为试点。
管理规则明确,申请人原则上应为本街道辖区居民(提供居住证或社区居住证明),禁止跨街道流动经营。申请人向所在街道提交摊贩经营区域准入申请表,提供有效《健康证》,明确填报经营内容、经营时段等信息。
在摊位分配中,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由街道根据经营区域摊位供需情况,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通过分级分类抽签、摇号等方式进行摊位分配,向流动摊贩经营者发放登记卡及摊位二维码。
街道与流动摊贩经营者签署摊贩经营承诺书,经营者承诺诚信守法,自觉承担保障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社会责任,落实“摊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安全)。所属街道联合有关部门对经营区内摊位的食品、卫生、安全等情况,实施常态化监管,并对摊位撤销或存续进行动态评估,违规经营者将予以清退。在严禁区内,经文明劝导后责令整改,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将依据《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依法依规采取罚款、没收相关物品及经营工具等措施。
为确保工作依法依规、公正透明、规范有序,龙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还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全程参与监督,对流动摊贩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全面考察评价。
南都融媒出品
记者:张小玲
设计:邓诗君中国十大配资app
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